形态描述
形态
雄性成鸟:头顶淡紫蓝色略沾灰;眼先、眉纹、耳羽和颈部均为黑色;背部淡棕紫色;两翅覆羽和次级飞羽基部为淡紫色;初级覆羽黑色;第1、第2枚初级飞羽黑色,其他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淡紫灰色,构成翅上淡色块斑;次级飞羽端部黑色;尾羽淡紫蓝色沾灰,具黑色端斑;下体均为淡紫,略带淡褐色,喉和胸部羽色较暗。
雌鸟(据 Baker,1924;Ali 等,1973):体羽与雄鸟基本相似,但雄鸟淡紫色部分,被淡红褐色所替代;下体淡土褐色,与雄鸟下体淡紫色有别。
虹膜红褐色;嘴、跗蹠 及趾等暗褐色近黑。
量衡度 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5,89 240,265 18,19 135,132 107,101 27,29
雄性成鸟:头顶淡紫蓝色略沾灰;眼先、眉纹、耳羽和颈部均为黑色;背部淡棕紫色;两翅覆羽和次级飞羽基部为淡紫色;初级覆羽黑色;第1、第2枚初级飞羽黑色,其他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淡紫灰色,构成翅上淡色块斑;次级飞羽端部黑色;尾羽淡紫蓝色沾灰,具黑色端斑;下体均为淡紫,略带淡褐色,喉和胸部羽色较暗。
雌鸟(据 Baker,1924;Ali 等,1973):体羽与雄鸟基本相似,但雄鸟淡紫色部分,被淡红褐色所替代;下体淡土褐色,与雄鸟下体淡紫色有别。
虹膜红褐色;嘴、跗蹠 及趾等暗褐色近黑。
量衡度 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5,89 240,265 18,19 135,132 107,101 27,29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雄鸟通体淡紫色;头顶和尾羽紫蓝色沾灰,脸侧和颈部黑色;飞羽淡紫色,其羽缘及端部黑色;尾羽具黑色端斑;下体均为淡紫色;雌雄羽色不同。
大小
量衡度 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5,89 240,265 18,19 135,132 107,101 27,29
紫宽嘴鸫是单型种,至今未见有亚种分化。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2) 85,89 240,265 18,19 135,132 107,101 27,29
紫宽嘴鸫是单型种,至今未见有亚种分化。
生物学
生态 据Baker(1924)和Ali等(1973);此鸟平时活动于潮湿的、常绿的、地下植物生长茂盛的密林或山谷间。性安静、胆怯而易受惊,成对或单独活动;觅食在地上或树枝间;以水果、浆果、昆虫等为食。据彭燕章等(1 987),此鸟多见单个活动,栖于常绿阔叶林内,以昆虫为食。
生境信息
生态 据Baker(1924)和Ali等(1973);此鸟平时活动于潮湿的、常绿的、地下植物生长茂盛的密林或山谷间。性安静、胆怯而易受惊,成对或单独活动;觅食在地上或树枝间;以水果、浆果、昆虫等为食。据彭燕章等(1 987),此鸟多见单个活动,栖于常绿阔叶林内,以昆虫为食。
国内分布
国内见于四川中部峨眉,贵州西部威宁,云南西北部丽江及西南部。
分类讨论